一、 |
史前考古 |
||
|
台北盆地的西北有林口台地,北邊是觀音山、大
|
||
二、 |
明清時代的擺接堡 |
||
|
鄭成功克台之後,為了徹底驅逐荷蘭人,曾經用兵北
清代土城正好位於淡水河二大支流--大漢溪和新店 土城拓墾史可以溯至雍正末年,但大規模的拓墾則 |
||
|
|
||
三、 |
日據時代的土城庄 |
||
|
光緒二十一年(1895)甲午戰爭後,清廷將台灣、澎 光緒二十三年(1897),由乃木希典繼任台灣總督, 光緒二十五年(1899)兒玉源太郎接任總督,土城改 宣統元年(1909)十月十三日在枋橋支廳又設土城區。 民國九年(日本大正九年)由田健治郎擔任台灣總督
|
||
|
|
||
四、 |
光復後的土城市 |
||
|
台灣光復後,民國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七日,地方自 |
||
市政大樓興建沿革: | |||
本大樓之興建,緣民國六十九年林孫仁鄉長任內,鑑於公所辦公廳舍老舊,乃構思於原址規劃重建,礙於財源拮据,未能如願,續至民國七十七年簡省三鄉長積極籌措鄉內財源及爭取縣補助款後,著手規劃地下七層、地下一層之市政大樓,於次年三月辦理第一次公開招標,其後歷經五次招標未果,民國七十九年三月盧國雄鄉長接任,復經四次招標亦無人問津,直至民國八十年六月第十次招標,方以總工程費新台幣兩億肆仟參佰陸拾肆萬元決標,於八十年七月十九日動土,八十三年三月一日朝金就職市長後,催責早日完工,並指示內部設施應以自動化、效率化、便民化為要,以符時代脈動,遂加強改善內部裝潢及整體景氣,以臻便民及提高行政效率為鵠的。今日,全體員工順利遷回市政大樓啟用,令人欣慰,亦感此大樓興建歷時十四載,經四位鄉市長之努力,斯有此成果。 | |||